朝阳市食用菌产业强势崛起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创新实干,朝阳市食用菌产业正以蓬勃之势崛起,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朝阳市地处北纬41°黄金种植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赋予这里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独特优势。土壤疏松透气、有机质丰富,为香菇、平菇、木耳等高营养价值菌类的培育和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尤其适合反季节栽培。
近年来,朝阳市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5年6月,栽培面积突破1.25万亩,食用菌产量达7.09万吨,产业规模和产量居全省前列。龙城区联合镇便是典型代表,2008年西房申村首次尝试香菇种植时,面临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短缺、技术匮乏等多重困境。经过十余年发展,如今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500亩,拥有标准化大棚700栋,种植规模达700万棒,年产量7000吨,以食用菌为主导的全产业链产值超亿元,辐射带动本地及周边乡镇农民就业2000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获评全国食用菌产业强镇。
凌源市三道河子镇围绕资源优势,食用菌冷棚面积达2000多亩,年产香菇2.4万吨,产值达2.4亿元。成立永红、广羽、丰茂等合作社,入社会员500多户,户均年纯收入近8万元,荣获“辽宁省食用菌特产之乡”的荣誉称号。北票市黑城子镇通过党建引领,花菇产业成为后起之秀,平安地村花菇基地于2025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吸引大量年轻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80余人。
朝阳市始终将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产业突破的核心驱动力,食用菌品种从传统平菇、香菇等,扩展至羊肚菌、赤松茸、红托竹荪、舞茸等珍稀品种。其中:羊肚菌产业迅猛发展,面积从几年前的几十亩跃升至1330亩,现已成为东北最大的设施羊肚菌基地;北票市五间房镇花菇工厂化生产模式突破季节限制,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20倍以上。
当前正值“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期,朝阳市精准施策,市农业农村局成立市级菌类发展攻坚组,将食用菌产业列为全市农业重点发展产业。对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县(市)区积极对接全国食用菌龙头企业,推动“辽宁优品”认证及绿色食品认证,全力打造“朝阳食用菌”区域公用品牌。
朝阳市食用菌产业从零星试种到亿元产值,从单一品类到多元发展,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特色的食用菌发展之路,为各地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也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朝阳实践样本”。(供稿人:杨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