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新质生产力 共绘关东第一牡丹城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推荐 -

聚智新质生产力 共绘关东第一牡丹城

2025-05-13 15:3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5月12日,“聚智新质生产力,共绘关东第一牡丹城”启动仪式在葫芦岛市建昌县天香源(辽宁)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举行。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参事室、国家林业局等多个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地方政府领导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打造“关东第一牡丹城”建言献策。

科技赋能擘画产业新蓝图

当前,全国牡丹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的牡丹产业以观赏为主,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油用牡丹作为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建昌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牡丹资源,正积极发展牡丹产业,“谋划万丛花,经营一座城”的宏伟蓝图,致力于打造具有东北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关东第一牡丹城”。

在建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牡丹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特别是在油用牡丹的种植规模、品种选育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但面对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发展。此次活动正是对这一时代需求的深刻回应。

‌智慧碰撞共话高质量发展路径

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在《科技赋能关东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中强调,牡丹产业的未来在于“跨界融合”:“从分子育种到智能栽培,从活性成分提取到碳汇经济开发,科技将让每一株牡丹的价值倍增。”

国务院参事刘志仁则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建议构建“油用牡丹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动标准制定与品牌国际化。

原林业部副部长李育材在《民族物种油牡丹新质生产谋发展》演讲中,深入剖析牡丹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模式。他指出:“牡丹不仅是生态资源,更是文化IP。通过一二三产联动,可探索出一条‘绿富同兴’的特色路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彭丽平针对辽西牡丹研究成果做了专题汇报同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团队则从技术层面对产业发展建言献策。魏存争副研究员发布牡丹碳汇评估与生态修复方案,佟宁宁助理研究员提出全株综合利用技术路径,谢淦工程师演示AI大数据在种植优化与市场预测中的应用场景。




以花为媒开启“关东牡丹第一城”新篇章

今日的智慧碰撞,为建昌牡丹产业标注了新起点。未来,天香源将以科技为笔、生态为墨,串联起政策、资本、人才等要素,让牡丹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黄金产业’。目前,建昌县已规划建设牡丹产业科创园,未来三年将重点推进牡丹籽油精深加工、牡丹活性成分提取、牡丹文旅综合体等十大项目,预计带动就业超万人,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

【编辑:郑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