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医学教育,引领实践教学改革——大语言模型驱动医患沟通新范式,助力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AI赋能医学教育,引领实践教学改革——大语言模型驱动医患沟通新范式,助力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04-10 10:1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的浪潮中,中国医科大学再次引领医学教育改革新风向。该校成功研发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切问”病史采集与医患沟通平台。这一创新成果不仅破解了传统医学教育中的资源、评价与培养难题,更标志着医学教育向智能化、标准化迈进了一大步。


政策护航+技术突破:AI病史采集和医患沟通平台应运而生

医学教育面临着资源分布不均衡、临床实践机会不充分等挑战。中国医科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新医科”建设号召,依托医学教育评价与改革研究院曲波教授主导的医学教育评价改革框架,由第二临床学院于宏教授牵头,联合多学科团队展开技术攻关。

“切问”平台的核心技术源自团队此前开发的“人工智能标准化病人(AISP)”系统。通过引入大语言模型,该平台可提供百余种真实医患互动场景,既能生成从简单问诊到复杂沟通案例,也能准确评估学生的问诊逻辑、沟通技巧及人文关怀能力,实现从“单向练习”到“自适应学习”的跨越。

破解三大痛点,赋能公平教育

该平台目前已在全国十余所高校试点,累计服务师生超5000人次,其创新价值体现在三方面:

1资源普惠:云端部署支持多终端访问,让偏远地区医学生也能获得高质量训练机会,助力优质资源“下沉”。

2科学评估:AI算法从问诊准确性、术语规范、情感响应等维度生成报告,推动考核从“经验主导”转向“数据驱动”。

3跨界融合:研发过程整合临床、计算机、教育测量学等多学科,既培养医学生AI素养,也促进“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

产学研协同,构建智慧教育生态

中国医科大学将“智慧教育”纳入“十四五”规划,设立专项基金支持AI医学教育项目。学校领导为项目协调临床资源与技术支持,华为提供算力平台并参与系统优化,沈阳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助力系统开发,形成“院校主导、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

“医学教育正从‘经验传承’迈向‘智能共生’。”华为算力平台人才生态总监刘丽丽评价道,“‘切问’平台不仅提升教学效能,更为健康中国战略输送兼具专业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展望未来:从教学工具到行业标杆

目前,“切问”已应用于临床课程与技能考核,下一步将拓展至儿科、精神科等专科领域,并融合VR技术打造沉浸式训练环境。团队还计划联合国内专家和行业协会制定AI辅助病史采集和医患沟通训练标准,推动医学教育规范化发展。

于宏教授表示,未来医生需兼具医学 expertise 和AI literacy。“切问”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医学生触摸前沿技术的窗口。

中国医科大学的这一创新实践,为医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范本。随着技术迭代与应用深化,该平台有望成为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强劲动能。(供稿人 杨海宾AI)



【责任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