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锦州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锦州市住建系统秉持生态系统整体化原则,从系统化视角把握生态特征、规律与联系,坚持合理布局与科学治理,扎实推进山、水、城共治,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以生态治理为重点,促进“山—水—城”有机融合,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统筹推进“治山”。南山公园秉持生态修复、休闲健身、文化传播原则建成。一期工程2018年竣工,二期工程谋划中。2022年8月以来,对南山公园提质增效,通过绿化养护、设施维修、环境保洁等措施,栽植养护树木花卉3万余株,维修设施 1500余处,清理垃圾180余吨,提升了管理水平与市民满意度。北普陀山成为锦州城市“氧吧”,景区总面积27.26平方公里,并推进提档升级,完善基础设施、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等。完成多项维修改造工程,栽植养护花卉约4.7万株,举办采桑文化节等活动,打造军旅主题露营地等项目,提升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紫荆山公园点缀城东,由景观路、山顶生态公园和迎宾广场构成。2021年新建10公里登山步道,改善周边环境。未来拟包装“紫荆露营谷”等项目,对紫荆山进行深度开发。

协调推进“治水”。压茬推进小凌河生态治理,累计治理54公里,解决环境问题。小凌河滨河路全线贯通,形成交通“主动脉”与景观“新名片”,沿河修建绿化带,将荒滩纳入东湖森林公园,园内设施完善。全面开展女儿河生态治理,累计13.2公里,解决隐患问题,水质达标。女儿河滨河路分二期实施,一期已完成,二期正在谋划。建设女儿河文化公园,满足居民文化健身需求。加强两河公园运维管理,完成多项设施改造与绿化养护工作,打造网红打卡地,增加保洁频次,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助力两河保持生态美景。推进百股河生态治理,启动生态治理工程与滨河路建设工程,部分已建成通车。推进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新建截污干管,解决污水问题。黑臭水体长治久清,建成区5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取消生活污水直排口。扩建污水处理厂,编制专项规划,普查截污干管,引导百姓爱护水源。做好城区防汛工作,在两河治理中提高防洪标准,建立防汛指挥视频监控系统,完善应急预案,开展演练,改造易涝点,保障汛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进排水管网改造,主城区改造老旧排水管网,实现基本全覆盖。开展管网普查,搭建数据平台。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完成部分路段改造工程。

全面推进“治城”。东湖大桥竣工通车,广州街跨小凌河特大桥2020年开工,2022年建成,命名“东湖大桥”。桥长1786米,有效改善交通拥堵,完善城市路网,提升防洪等级。福州街桥2023年开工,2024年竣工通车,对改善居民出行、完善路网起到积极作用。女儿河南大桥翻建,2024年施工并完工,命名“天鹅湖大桥”。提高设计等级,拓宽桥梁宽度,完善城区路网。小凌河西大桥加固,2024年施工并完工,命名“解放大桥”。提高桥梁安全性,延长使用年限,改善城市面貌。城市路网逐步完善,近两年打通多条道路,完成市政维修,解决市民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城市功能性与市民出行便利性。城市绿化卓有成效,实施双线增绿,完成多项绿化项目,建设口袋公园街角绿地,在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老旧管网改造更新,2022-2024年持续改造燃气管网、供水管网、供热管网、排水管网,提高管网安全性与运行效率。
让百姓周边“绿”起来、让城市水脉“清”起来、让基础设施“通”起来,未来,锦州市将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不断增强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